北京正负电子对撞实验发现新粒子

2014-04-12 13:23:34   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


        4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杂志正式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粒子物理实验团队主导的一项实验发现。他们通过分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BESIII实验数据,观测到一个新粒子Zc(4025)。该论文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

        由于Zc(402)衰变产生一个中性粲介子激发态(内含一个粲夸克和一个反上夸克)和一个带电反粲介子激发态(内含一个反粲夸克和一个下夸克),因此其组分中至少含有四个夸克。这与去年在BESIII实验上发现的Zc(3900)具有非常相似的性质,因此Zc(4025)极有可能是Zc(3900)质量较高的激发态。

        Zc(4025)在正反粲介子对末态中的发现,为理解最近发现的Zc粒子家族的性质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尤其是在区分这些粒子是四夸克态或分子态上,它提供的信息可能成为理解Zc系列粒子内部夸克组成结构的关键。

        该论文以北京谱仪BESIII合作组署名发表,研究的核心成员为国科大教授郑阳恒与副教授吕晓睿,他们通过BESIII合作组的团队取得了上述成果。

        “这是非常基础的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宇宙中物质的最基本结构,满足人类深入理解自然规律的好奇心。”目前担任BESIII合作组共同发言人的郑阳恒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要理解其与应用的关联,可以说粒子物理是比核能更深层次研究能量概念的科学,最终可以与能源联系起来。”

        郑阳恒介绍说,目前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夸克模型”仅局限于描述含有三个夸克的重子与含有一对正反夸克的介子。粒子物理实验上观测到的绝大部分强子均可以归类为“夸克模型”的重子或介子。Zc(3900)与Zc(4025)的发现为确认自然界中存在超出常规重子与介子的新物质形态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

《中国科学报》 (2014-04-10 第1版 要闻 肖洁)
上一篇: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下一篇:地球的天然卫星为什么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