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粱还是理想,你会怎么选 你的志愿谁做主?

2014-07-17 09:31:44   来源:钱江晚报   点击:


 

  一张高考志愿,上百所高校,近千个专业,要找到合适分数,又是自己喜欢,父母满意的,不容易。

  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家长有自己的现实,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再也没有教科书能给出正确答案,于是有了许多纠结和不甘。

  两个考生填报志愿的例子,很多考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女孩想学法语,父母想报护理

  浪漫输给了现实
 

  张倩(化名)是一个安静乖巧的短发女生,就读于县城一所高中,高考516分,文科。她给自己设计的未来生活是,可以到各个国家旅游,早餐喝一点葡萄酒,然后去看卢浮宫的展览,中午去米其林餐厅聚餐,放假去普罗旺斯看个薰衣草,或者去看极光,距离现在的生活很远,也新鲜浪漫。为了这样的未来,今年高考填志愿她想学法语。

  张倩的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给她设计了另一条人生线路:在金融、会计或护理三个专业里挑一个,毕业后在县城找工作,父母也帮得上忙。往后结婚、生小孩,父母都在身边,随时可以支持。法语,对这样的未来设计来说,没有前途,在县城甚至找不到工作。

  两张人生设计图之间的落差太大,小张哭了。高考前爸爸妈妈说,支持女儿一切选择,原来都是敷衍。

  不让选法语,小张退而求其次,选一个大城市读书总行吧,去上海。她和同学约好一起去上海的各所大学看看,父母同意了,票也已经买好。到了第二天快出发时,父母突然要她把买的票退掉,“上海的大学分数太高了,不保险,不要填了。一流的分数,因为城市,进一个二流的学校,还不一定能学一个靠谱的专业,亏。再说在哪个城市读书,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用。”

  第二批分数线出来,填报志愿的日期迫在眉睫了,小张和爸爸妈妈还未达成共识,家庭聚会一次次不欢而散。父母一遍遍撂下一句话,“女孩不需要奋斗,只要安稳。”

  最后一次家庭会议,小张选择了向父母妥协。“我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但我更不想和父母顶嘴、吵架。无论如何,高考志愿还是听父母更重要。”她打算报金融,然后在大学辅修法语,悄悄为自己争取一个未来。
 

  宝石材料工程学是什么

  没搞明白就填上了
 

  梁巧玲(化名)在高中老师眼里,品学兼优,高考理科661分,超出一本线64分。在初中高中,她连续当了六年班长、文娱委员。

  在填高考志愿时,梁巧玲突然发现,自己的主见找不着了。她满满当当,把第一批5个志愿30个专业都填满,但说起自己具体选了哪些专业时,半天也想不起来。

  重新回去翻看梁巧玲填报的志愿,专业清单跨度的确很大,从语言到市场营销,从会计到城乡规划,从金融到机械设计,从数学到电气工程,甚至还有宝石及材料工程学,包罗万象,远不如她热爱唱歌跳舞那样让人印象鲜明。

  这么多学校和专业,梁巧玲说,就像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每一样都吸引着她,但她又选不出自己到底最喜欢哪一样,最后只能按名次号排位,把985、211名校放在前面,专业考虑其次,不浪费自己辛苦拼出来的分数。“高考前想法很简单,把考试考好,就一个目标,但现在感觉自己像大海上的一艘船,没有方向了。”

  昨天,梁巧玲查到自己被北京一所高校录取,专业可能是第一志愿城乡规划,或者第二志愿会计,完全两个方向。“我觉得城乡规划将来好就业,因为现在环境工程和新城改造很热门;会计,也不错,传统职业。”梁巧玲很想得开,大学的差异与特色,各个专业的内容与优劣,等到了学校再了解吧。(实习生 李烨 程晓琳 记者 王玲瑛)


上一篇:教育部对中小学生跨省升学学籍管理作出明确规定
下一篇:两岸三地高校发起 成立高校书院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