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2014-05-03 15:53:15   来源:小熊图书网   点击:

  用悬疑诠释生命存在的意义

  “那多手记”系列十本,最有特色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过年》。

  一方面,《过年》的故事把时空转换的科幻套路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也是我个人看来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是它不停留于科幻故事背后的玄妙科学理论,而是把这种理论与中国传统神话传说结合起来,一方面在科学的层面引用了前沿性的时空假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让这种前沿性的理论与某个很“中国”的传说有机结合,既有首创性,但又不会如同某些玄幻小说天马行空般胡编乱造,仍然在科幻的层次下让人震惊与不断回味。

  故事起源于主人公那多自述为什么开始写“那多手记”这个系列,引出来一连串发生在他身上莫名其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怪事件。这里,《过年》遵循了那多手记一贯的“造疑”过程,一个悬念套着下一个悬念,每个尝试解释前面悬念的过程往往都会引出一个新的疑团,环环相套,本来是应该通向迷惑隧道尽头的路却一点点变得越来越黑;但随着信息量的加大,一个破碎拼图的所有碎片终于一点点被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时候,最后的谜题突破便强劲有力,令人赞叹。

  这里,我很想附带说一下“那多手记”系列的第一本《凶心人》。尽管这本几乎不能被称作科幻小说的作品中并未有什么玄妙的科学理论假说作为支撑,但那多铺展悬疑的本事在手记系列的第一本作品里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里,悬疑不仅被建筑,同时也被多方位多角度的尝试解决——读者能够想到的试验、方法都被主人公在故事中采用了,不存在劣质悬疑小说中那些显而易见的漏洞,或者本来有很容易想到解决办法,但作者为了故弄玄虚而让人物装傻发呆从而“强迫”悬疑的继续。从《凶心人》这一个故事读者便可对那多的思辨能力窥豹一斑。

  回到《过年》这个故事里来,除了情节的安排,我之所以认为它是“那多手记”系列中最精彩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那多所提及“以时间为面,空间为轴”的另一个层次上的世界。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每个人都熟悉的世界可以说都是“以空间为面,时间为轴”的。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大致相同(至少是非常相似)的时间体系,我们来自于过去,生活在现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断预测我们的未来。在时间轴界定的这个平面上,人与人物与物的区别基本是物理性质上的,除了长宽高体积密度质量等等差异,另一个重要差异就是我们在这个平面上所具有的不同空间位置。而从基本的几何学中我们知道,一条直线可以界定以这条线为轴的无穷多个几何平面。如果联系多重宇宙的物理假说,那么我们可以说,一个平面可以被理解为由一种可能而界定的一个宇宙。由万千的可能性差异所形成的万千“平行”宇宙都依据着一个相同的时间轴,不管在哪个世界里,我们都来自于过去,生活于现在的某个点上,无一例外的走向未来。如果用形象点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我们生活的这个多重宇宙世界,我们可以想象有一台超级投影机把现实三维世界中所有物体的影子 投射(数学上叫做“映射”)到一个叫做“原始空间”的平面幕布上,这个幕布的边是只有一个方向的时间轴;多重宇宙可以被理解为从这个轴发出的所有类似幕布。如果这些幕布足够密集,那么从远处看来,这些幕布会形成一个类似于以时间轴为中轴的圆柱体。当然,这个“圆柱体”并没有上下底边或者外围,因为我们既不知道时间的起始与终结,也不知道我们生活的空间——宇宙的边缘究竟在哪里。

  现在,如果依照《过年》中新颖的假说,假设存在一个“以时间为面,空间为轴”的另类世界,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在一个限定的空间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生物所看到的将是每个空间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情形有点像神话故事中的能人异士可以知过去,见未来,俯瞰整个历史长河似的,玄妙得令人惊叹。如果时间的平面是存在的,那么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时间的单向性就会被颠覆,因为在同一个平面上,从同一个点出发,可行方向应该是四面八方发散性的,那么生活在这个平面空间里的生物必然会拥有“时间旅行”的能力。

  既然如此,如果让空间作时间平面的轴,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怎么解释与时空紧密相连的多种宇宙假说呢?我想那多大概不会是首次提出如此假说的科幻小说作者,但他却通过一种非常形象的手段,用中国的民间传统神话故事,简单明了的解释了二者的关联。这里,联系原本的多重宇宙假说,因为空间具有非唯一性,或者说,每一种概率上的可能都可以被理解为一重空间,那么变作“轴”的空间就不能像时间为轴的情况具有单一性;同时既然对于每个空间来说,至少按照当前的物理理论假说,时间线索是只能有一条的,所以,以某个空间为轴的时间平面就也只能有一个。由此可以想象,这个以空间为轴,以时间为面的世界整体呈现出的状态应该是片状层次性的,就如同一摞层叠在一起纸张。当然,“片”与“片”,“层”与“层”之间是紧密接触的,并没有真正纸张间的空隙相隔。用数学语言来说,由于决定空间位置的概率方程具有连续性,所以这些由“片”,由“层次”所组成的片状世界其实又如同一摞被充分压缩而完全变作一体的无限延展的“纸块”,当然,这个“纸块”并没有我们所理解的一个块状物体所具有的三维,它无边无际,除非新发展的物理假说能够给衡量“纸块”长宽的宇宙界定边缘,给衡量“纸块”高度的时间也加上一个“期限”。

  这个神秘的世界在《过年》一书中被构筑起来之后,那多点睛的神来之笔在于他把“年”这个生活在中国古老神话中的怪兽放到了这个世界里。“年”成了在以时间为面,空间为轴的世界中能够穿梭时间面的灵异生物。“年”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年”有生有死还有吃喝拉撒(当然这些作为生物体的功能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生物有根本性差异),有看似不可思议但解释起来却也在自筑逻辑体系中完全合理的细节表现。读到这里,即使那多并不是第一位引用时空转换概念,甚至不是第一位在故事里构筑时空调换世界的作者,但他把几乎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老神话对象与这样的科幻世界相结合,辅以铺展悬疑的写作方式,真可以说是中国新兴科幻界中不可多得的奇思妙想,直叫人手不释卷,读到欲罢不能。

  小说写到这个程度,可以说已经是非常成功的科幻作品了。当然,那多的作品在文学性上有所不足,对科学假说的引用基本从大层面出发,细节解说细致分析处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如果单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那多的构想属于粗线条类型,骨骼坚实,但血肉略显单薄。不过如果仅从科幻小说的创作意图与最重要的科幻基本点出发来评论,那他的作品在科幻的强度与悬疑的推进上都相当成功,在中国的科幻作家中已经不可多得。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那多竟然还不满足于单纯的科幻,在“那多手记”系列的很多故事叙述中或者结尾,他总要加入一定的哲学思辨,把单纯的科幻故事上升到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当中。比如在《铁牛重现》当中,主人公小翠与那多都反复重复的一句话是“生命于我只有一次,我不希望它有任何不明不白”;在《神的密码》当中,对科学、自然、宗教的思考占据了小说相当的篇幅;在《过年》的结尾,那多反复强调了让人欲罢不能的是“对这个世界真相的追寻”;之后在《返祖》一书的结尾,那多更是直接提出了生命的最终意义这个终极性的哲学问题,并明确无误的发问:“人,为什么生存?人,为什么生存!”当然,在那多所营造的科幻世界中,一切解释都是基于某些或真或假的科学假说,但由对时空、对宇宙的思考发展到对终极哲学问题的思考,这种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不管是宗教也好,前沿科学也好,哪怕只是微小的科幻故事,推到极致,所有的疑惑不外乎千百年来人类不断探索寻求的这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生命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的,生命存在的意义。“那多手记”系列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悬疑科幻故事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清晰明了的回答:对这个世界真相的追寻,对待生命对待人生的一种清白的态度,也许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最终意义。


上一篇:《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
下一篇:《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