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不害怕》从根本上解释了恐惧与害怕的意义:害怕是人类的本能情感,它就像一个警报信号,提醒人们注意和应对危险。但是,当这个警报信号失常,害怕和恐惧过了头,便成了恐惧症。
本书全面解读了人类能够遭遇到的所有恐惧和恐惧症——对自然因素的各种恐惧(动物、高空、水等)、对被他人关注和评价所带来的强烈恐惧(社交恐惧症、视线恐惧症等)、在狭小空间中感到不适所带来的恐惧(幽闭恐惧症)……同时为受困于害怕与恐惧的人和恐惧症患者提供了最为科学权威的疗愈方法——直面你的害怕和恐惧,理解它、克服它。
心灵咖啡推荐理由:
你害怕照镜子,怕看见自己的面孔与身影——你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异态恐惧症);你害怕当众发言,总是过度羞怯——你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社交恐惧症);你害怕昆虫,害怕雷电,害怕黑暗——你不知道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昆虫恐惧症、雷电恐惧症等)……请你聆听内心的恐惧,首先学会与你的恐惧好好相处。
近二十年来,作者帮助和治疗了无数深受恐惧症折磨的患者,让他们重获自由。作者用亲身经历的恐惧症痊愈病例,告诉你如何疗愈内心的害怕与恐惧——直面恐惧、理解恐惧、克服恐惧。
法国著名心理治疗医生、心理类书籍畅销作者克里斯多夫·安德烈经典之作,多年畅销不衰。大量丰富有趣的恐惧症案例汇集,告诉你匪夷所思的恐惧对象与恐惧心理。
精彩书摘:
什么是正常的恐惧?
正常的恐惧是一种有效的警报器,在激活和调节环节都能精确地运转。在激活环节,恐惧调节器会恰到好处地激活自己,即面对真正的危险而非面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记忆中的危险时,才会激活自己。它会考虑当时自身所处的环境:如果在一片丛林中,自己仅距老虎三米,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害怕;但如果面前是一只关在笼中的老虎,这种恐惧就十分有限了。特别是,恐惧的强度与面临的危险是呈正比关系的,这让我们能采取合适的行动。例如,面对一条昂起头时刻准备咬人的毒蛇,我们应该慢慢地后退,而非拔腿猛跑。当然,恐惧警报器也会犯错误和发出假警报——因此我们有时会没来由地感到害怕——因为大自然认为早一点感到害怕总比晚一点好。但是这类假警报只是偶然发生,并且是可控的。
在调节环节,一旦危险过去或者我们意识到当下情况并没有那么危险时,正常的害怕就会很快而且很容易地消失。这种害怕常常与突发或意外之事联系在一起,比如很大的响声,或者别人悄悄地来到我们身后。恐惧的这种快速自我调节为之后采取的行动提供了便利:一旦恐惧完成了它的警报任务后,它就会慢慢消退,否则就会变得一无是处且十分危险。一个得不到调节的恐惧就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恐慌发作”,它破坏了一个人的适应功能并让他彻底瘫痪,这种情况等同于一个体质过敏的人发生哮喘。正常的恐惧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的,并瞄准某个具体危险进行解决。我可以根据当下情况和自身需求调节恐惧的敏感度,或提高或降低敏感度:若将我的大脑比作电脑,那么当我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慢跑时,我不会启动“害怕”这个程序,但是当我在丛林里或者深夜里在陌生的小区里行走时,我就会启动这个程序。我可以对“害怕”这个程序施加相对的控制。
再举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在登山时的感受。如果你走在一条非常陡峭险峻的小路上,旁边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底部是锋利的岩石,你便会感到有点害怕。但是你也知道只要慢慢地走,眼睛看着脚下,那么自己就不会失足掉落了。这样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恐惧,但你会感觉到它是有益的,你的害怕对你起着保护作用,它劝你别边走边看美丽的风景。在登山过程中这段危险的路上,你要么好好走路,要么好好看风景。
恐惧何时变成病态的?
病态的恐惧就像一个失灵的警报器,问题既出在激活环节,也出在调节环节。病态的恐惧的激活环节是不正常的,危险被激活的阈限常常太低,于是出现的次数太过频繁。如果您是频繁的假警报的受害者,那么你就像被追捕的动物一样,例如一只在水边的小羚羊,但凡有些许声响或者树叶的轻微抖动,都会让它吓一大跳然后逃得远远的。恐惧发生得太强烈,过于机械化而缺乏灵活性,任何事或者说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它发生。害怕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得到调节,很快就变成一种恐慌(paniq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