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机会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家长们,看着各高校上百名的自主招生名额、难得的优惠条件,和身边那些摩拳擦掌准备参加测试的考生,更加担心“资格生”挤占了统招计划,损害了“裸考生”的利益,使孩子报某所自主招生高校会更难。对于家长的这些担心和疑虑,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给家长吃一颗宽心丸。这里,我们估且把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称作“资格生”,没有参加自主招生及参加自主招生但没能获高校认定的考生称作“裸考生”。 首先,教育部有明确规定,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资格生”在考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高老师博文《2011年北京自主招生的真实数据》中,统计了北京市2011年自主招生情况,其中2137人次收到了自主招生高校“降分录取”的承诺,仅占2011年北京市考生总数的2.8%。由此可以推断,2012年北京自主招生产生的“资格生”人数与此相差不会太多。我们在《2011年北京多少考生“受惠”自主招生?》博文中已经分析过,这些“资格生”中真正通过自主招生被高校录取的,更是远远低于2000人。 从全国来看,我国高校试点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截止到2010年,8年间全国共有3.9万名考生获得自主选拔录取公示资格。而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有近千万,显然“资格生”只是全体考生中的凤毛麟角。而这3.9万的“凤毛麟角”中更是只有1.6万考生以自主招生形式被高校录取。 其次,上面数据中的1.6万资格生,是通过高考成绩加上“降分录取”优惠而被自主招生高校录取。他们没有占用高校在当地公布的招生计划,用的是高校预留的自主招生计划。这就是说,各高校自主招生计划和公布的招生计划不冲突,高校在各省份公布的招生计划数是不包含自主招生名额的。这既保护了参加自主招生的优秀考生,又不损害本省市其他考生的利益。 那么对于剩下的2.3万“资格生”又去了哪儿呢?从录取情况看,他们一部分考生因为种种原因,第一志愿学校并没有选报被认定的高校,主动放弃了“降分录取”的优惠;一部分考生因高考成绩加“降分录取”的优惠仍达不到高校提档线,没被认定高校录取;还有一部分考生,虽然获得了高校资格认定,但没用“降分录取”的优惠,凭借自己的高考成绩考取了该高校。这部分考生用的是当地的统招计划,没有用高校预留的自主招生名额。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实际上他们的高考分数达到了某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也不存在挤占“裸考生”名额的问题。 再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5%的自主招生计划与统招计划的使用是不同的,统招计划是各高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各地的生源情况,面向全国各地来分配计划,每年分给各省(市、区)的招生计划是一个确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指标却是由本校掌握,各高校面向全国进行自主招生时,一般对各省份没有名额限制,每一个优秀的考生都有机会成为资格生。 由此来看,在试点高校预留自主招生名额这一既成事实的前提下,对“裸考生”来说,还带来了利好:一个省(市、区)被自主招生方式录取的考生越多,那么占用该省(市、区)正常招生计划就越少。也就是说,在试点高校在你省(市、区)招生计划数一定的前提下,你身边那此凭借自主招生“降分优惠”加上高考成绩而被高校录取的考生,反而为你腾出了统招计划的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