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课外实践教育活动不但可以拿学分,而且还成为大学‘必修课’了。”记者近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正式通过了该校学生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改革方案,自今年9月份2015级本科新生入学开始,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将成为天大学生的一门门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培养需求选择课程并获取学分,而且每人必须修满8个学分才能毕业。 根据该方案,课外实践教育将被正式纳入天津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将有一定开展基础且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课外实践教育活动设置为课程,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达到一定课时量、经过考核后可以得到课外学分。按照学生综合发展的要素构成,课外实践教育的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人文艺术、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身心健康等多种类型,目前开设的课程已有60多门,每门课程的学分一般为1-2分,其中《人文学术讲座》和《社团组织经历》为必修课,共4学分。从2015级本科新生开始,学生须在毕业前修完8个学分。在评价考核上,课外实践教育学分情况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围,并与学生评奖评优和推免研究生挂钩。 “天津大学提出的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包括身心素质、品德素质、能力和知识四个维度,这些维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是不够的,需要课外实践教育的‘第二课堂’来支撑和配合,才能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义丹在校内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推动会上谈到,“目前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在全国高校中尚在摸索阶段。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课外实践教育中普遍存在规范性、系统化、科学化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有的同学会非常重视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有的同学则忽略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甚至从不参加,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也缺少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和信息反馈机制,缺乏数据统计,制约了教育效果。天津大学将在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中着力改善这些问题。” 天津大学学工部副部长马德刚介绍说,该校自2012年起最先将社会实践作为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试点进行改革,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辅导培训、具体实践、成果考核完成32学时的实践活动,经认定后可获得2学分,目前全校已有超过3500名学生获得该项学分,并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与质量都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经过近3年的试点摸索,在广泛征集校内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天津大学决定实行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将课外实践教育学分与毕业相关联只是手段,目标是在全校范围内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教育活动”,马德刚表示,“‘课程化’最关键的是借鉴‘第一课堂’的模式,将课外实践教育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同时保留课外实践教育的实践性、互动性特色,真正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并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参加课外实践教育活动拿学分”受到了天津大学在校学生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修满8学分才能毕业的要求只从2015级本科新生开始,但高年级学生仍然可以选择相应课程来获取课外学分。在该校学生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化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校方召开了多次学生座谈会征集学生意见,如最低学分标准、评优挂钩等都根据学生们的意见进行了调整。 对于这项改革,大部分学生持支持和期待态度,但仍希望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完善,“以课程学分来提升大家参加课外实践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是有明显帮助的,但具体的实施和考核机制毕竟要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希望学校能加强引导和设计。”大三学生李博群这样说到。(记者 张道正 通讯员 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