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崔杼弑其君》赏析

2015-07-19 09:35:07   来源:   点击:

    崔杼弑其君 此言 出自《左传》襄公 二十五年 或 见于《古文观止》周文卷 晏子不死君难 襄公二十五年

    又史书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 鲁襄公 二十五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立其弟景公。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原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所删节的文字

【原文】
   (有标点,参考自高中必修二教材)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 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夏五月,莒子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於庙,弗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与大夫及莒子盟。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翻译】
    齐国棠公的妻子,是东郭偃的姐姐。东郭偃是崔武子的家臣。棠公死,东郭偃为崔武子驾车去吊唁。崔武子看到棠姜很美,便很喜爱她,让东郭偃为他娶过来。

    齐庄公和棠姜私通,经常到崔家去,把崔武子的帽子赐给别人。侍者说:“不行。”齐庄公说:“除了崔子,别人难道不会有同样的帽子了吗?”崔武子由此怀恨齐庄公,又因为齐庄公乘晋国的动乱而进攻晋国,说:“晋国必然要报复。”崔武子想要杀死齐庄公来讨好晋国,而又没有得到机会。齐庄公鞭打了侍人贾举,后来又亲近贾举,贾举就为崔武子找机会杀死齐庄公。

    夏季,五月,莒国由于且于这次战役的缘故,莒子到齐国朝见。十六日,齐庄公在北城设享礼招待他,崔武子推说有病,不办公事。十七日,齐庄公去问候崔武子,乘机又与棠姜幽会。姜氏进入室内和崔武子从侧门出去。齐庄公拍着柱子唱歌。侍人贾举禁止庄公的随从入内,自己走进去,关上大门。甲士们一哄而起,齐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与崔杼订立契约,也不答应;请求在太庙自杀,还不答应。都说:“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厉害。不能听取您的命令。这里靠近君王的宫室,陪臣巡夜搜捕淫乱的人,此外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齐庄公跳墙,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墙内,于是就杀死了他。

    晏子立在崔氏的门外边,他的手下人说:“(您也要)为君王而死吗?”晏子说:“他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手下人说:“逃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逃走?”手上人说::“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到哪儿去?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用他的地位,来凌驾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是为了他的俸禄?应当保护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也就是为他而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也就是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除非是他的私宠吗,其他人谁敢去做为他而死或随他逃亡的事情呢?而且别人立了君主又把他杀掉,我哪能为他而死?哪里能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开了大门,晏子进去,头枕着齐庄公尸体的大腿哭,起来,依礼数跳跃三次以表哀悼以后才出去。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叔孙宣伯在齐国的时候,叔孙还把叔孙宣伯的女儿嫁给齐灵公,受到宠爱,生了齐景公。十九日,崔武子拥立景公为国君而自己出任宰相,庆封做左相,和居住在国都之内的人人们在太公的宗庙结盟,说:“如果不依附崔氏、庆氏的—”晏子向天叹气说:“婴如果不依附忠君利国的人,上帝明见此心!”于是就歃血。二十三日,齐景公和大夫以及莒子结盟。

    太史记载说:“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武子杀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着这样写,因而死了两人。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武子就没杀了。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样写好了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其他】
1.通假字:

①遂取之“取”通“娶”

②反队,遂弑之“队”通“坠”

③不说弁而死于崔氏“说”通“脱”

④干掫有淫者“干”通“捍”

2.古今异义:

(1)君之臣杼疾病(古:病得很重;今:病的总称)

(2)臣君者,岂为其口实(古:吃喝;今: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

3.词类活用:

(1)东郭偃臣崔武子(名作动,做……家臣)

(2)见棠姜而美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公鞭侍人贾举(名作动,鞭打)

(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5)死乎(为动用法,为……而死)

(6)请自刃于庙,弗许。(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7)君民者,岂以陵民。(名词作动词:做……国君)

(8)则死之(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9)大史书曰(名词作动词:记录)

(10)盟国人于大宫(名词作动词:结盟)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②独吾君也乎哉?

③吾罪也乎哉?

④非其私昵。

⑤民之望也。

(2)变式句:

(1)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欲弑公以说于晋。

②莒子朝于齐。

③请自刃于庙。

④近于公宫。

⑤盟国人于大宫。

(2)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①君死,安归?

②将庸何归?

(3)加助词“是”,让非代词宾语前置句。

①社稷是主。

②社稷是养。

③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4)宾语后置句。

①且人有君而弑之。

(3)被动句

①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灵公。

5,实词

1、臣:名作动,作臣子,当家臣。例:东郭偃臣崔武子。

2、御:为……驾车,给……驾车。动词的为动用法。例:偃御武子以吊焉。

3、吊:吊唁,慰问死者的家属。

4、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漂亮。例:(崔武子)见棠而美之。

5、如:前往,到……去。动词。例:(庄公)骤如崔氏。

6、鞭:名作动,用鞭子抽打。例:公鞭侍人贾举。

7、近:亲近,动词。例: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

8、间:

①窥伺,动词。例:(贾举)乃为崔子间公。

②机会,名词。例:(崔武子)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

③乘机,副词。例: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

9、故:名词,缘故。例:莒为且于之役故。

10、朝:动词,朝拜。例:莒子朝于齐。

11、飨:宴请。例:(庄公)飨诸北郭。

12、问:问候,慰问。例:乙亥,(庄)公问崔子。

13、室:内室,闺房。例:姜入于室。

14、止:使……停止,阻止。例:侍人贾举止从者而入。

15、逾:跨过,跳过。例:公逾墙。

16、君:名作动,拥立国君。例:且人有君而弑之。

17、舍:放,放过。例:舍之,得民。

18、立:拥立(新君)。例:崔杼立而相之。

19、相:名作动,作国相。例:崔杼立而相之。

20、盟:结盟。动词。例:公与大夫及莒子盟。

21、书:记录,记载。例:①太史书曰……②其弟又书。③闻既书矣。

22、执:拿,带着。动词。例:(南史氏)执简以往。

6.虚词:

1、其

(1)代词,第三人称。

A、作定语。例:

①其人曰:“死乎?”②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③崔杼弑其君。④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B、作小主语。例:

⑤又以其间伐晋也。

(2)作指示代词:那。例:

⑥岂为其口实?

(3)作语气副词,作反诘。例:

⑦不为崔子,其无冠乎?

2 、之

(1)结助。

A、的,定语标志。例:

①齐棠之妻,东郭偃之姊也。②以崔子之冠赐人。③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④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B、用于主谓间,取消其独立性。例:①民之望也。②叔权宣伯之在齐也。

(2)代词。

A、人称代词,作宾语。例:

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②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③公逾墙,又射之……遂弑之。④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君为社稷亡,则亡之。⑤且人有君而弑之。⑥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⑦必杀之!

B、指示代词,这。例:

①莒为且于之役故。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3、而

连词:

A、表承接关系。例:

①见棠姜而美之。②公登台而请。③三踊而出。④枕尸股而哭。⑤门启而入。

B、表转折关系。例:

①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②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③且人有君而弑之。

C、表修限关系。例:

①公拊楹而歌。

D、表选择关系。例:

①若为已死而为已亡。

E、表结果,致使,导致。例:

①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F、表并列关系。例:

①吾焉得死亡,而焉得亡之?

G、表递进关系。例:

①崔杼立而相之。

4、是

结构助词,助非代词宾语前置。例:

①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②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上一篇:张祜《正月十五夜灯》赏析
下一篇:文言文《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