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阶梯。但是,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繁重,他们所读的书籍似乎越来越单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出现,更使很多学生沉溺于浅阅读,拿起名著、对话经典的深层次阅读越来越鲜见。大家的读书状况如何?除了教辅,还读什么书?请看本期校园话题。(策划:苏娅) 学生论坛 我喜欢古典文学 河北省沧州市一中高三(18)班 吴瑞倩 在别人眼里,我可能是个另类的小孩,我非常喜欢读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不少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感兴趣的中国古典文学上,而不是全部用在学习上,用妈妈的话说是“光看些没用的闲书”。 还在小学,我就喜欢读书,可以用“废寝忘食”和“手不释卷”来形容,那时妈妈还支持我。不过那时我就看《格林童话》《鲁滨孙漂流记》之类的少儿读物。有一次,我在家中书橱拿了一本《古代文学作品选》,越看越喜欢,有一种发现至宝的喜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找各种古代文学作品来看。到初中时,因为上课看“闲书”被老师找了家长。妈妈劝我:“现在应该以学习为主,等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读书了,现在压力这么大哪有时间看这些没用的闲书?”可是,还有几年才能考大学,我怎么能放下心爱的书本?课本之外的广阔文学世界吸引着我,从此,我的读书转入“地下”,想方设法躲避妈妈的“围追堵截”。我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有时候也会消遣一下,读些网络小说,我偷偷买了桐华的《步步惊心》《大漠谣》。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古典文学。《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书,尤其是前八十回,看过几十遍仍不尽兴,那木石前盟、那金陵十二钗、那“情不尽”“债难偿”的“痴男怨女”,让我流连忘返。古雅的楚辞、精炼的唐诗、优美的宋词和《红楼梦》中的诗词都是我喜欢背诵的。 高一时,语文老师因为我熟练背下《葬花吟》而高兴,对我妈夸奖我,竟吓了我妈一大跳,她气恼地问我:“你什么时候背的?为什么不专心学习?”进入高中,我有了一定的财务自由,又偷偷买了《人间词话》《容斋随笔》等。这些书我现在不敢曝光,因为可以想象妈妈看见会是什么表情。 我爱读书,读书的乐趣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如果像妈妈希望的那样,只看与学习有关的教辅书,那就不是我了。我最想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希望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拥抱更多的古籍! 从杂志里吸取营养 山东省章丘市第五中学高二5班 张万杉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在我看来,书还是营养,可以强壮自己的身心。 正处于高中攻坚时期的我,要看大量的教辅书,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细细研读国内外经典文学“大餐”。但为了不使自己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增长见识,提高思辨能力,我会有选择地看一些信息量大、权威性强、观点新颖独到的杂志,作为“快餐”来为自己补充营养。 像《半月谈》《南风窗》《看天下》这些杂志,都对报道选题精挑细选,对观点和知识沙里淘金,读它们,我就不必再在错综复杂、真伪难辨的海量信息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可以把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充分利用起来。做题累了,睡觉之前,书桌旁、床头边,随手拿来阅读,三五分钟就可以了解最近的新闻资讯,也可以看些网络段子,娱乐娱乐。泡脚放松的时候,可以看看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与爸妈交流一下观点,或是研究一下即将上市的前沿科技产品的新动态,课下和同学“PK”。可以说,这种“快餐”既用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让我“换换脑子”,又满足了我阅读和求知的欲望。 虽然作为一种“快餐”式阅读,杂志难以让我获得大部头作品所带来的系统知识和厚重感,但杂志那集束炸弹般的信息量和引人入胜的观点碰撞还是一直吸引着我。 家长谈心 引导孩子阅读 安徽省舒城师范学校 刘学柱 儿子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中后,虽然竞争激烈,但在班上基本保持前两名,在年级中排名也很靠前。可是奇怪的是,儿子的数学英语物理各科都不错,唯有语文有点儿拖后腿。有人拿我开玩笑:亏你还是一名语文特级教师,一个小有名气的写手,儿子的语文成绩竟这么不突出! 有人便给我传经送宝:买点儿语文教辅书,有针对性地做做题目,成绩就会上来的!我想了想,儿子语文练习确实做得少,像数学英语物理,不仅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还另买一些教辅书做题,唯有语文是个例外。 虽然认同这点,但我并没有照着去做。我感觉与小学时比,儿子自己的时间已经大大减少了。儿子喜欢阅读,而且正处在热爱阅读的年龄,不仅如饥似渴,而且如痴如醉。我给儿子订的数种报刊,从书店买回来的各类书籍,根本不够他阅读,最后连我书架上的书,都被他读了个遍。实在没书可读了,他就找出读过的书,来个“反刍”。我必须保证儿子有充足的时间,来延续这种“热爱”。 不过,儿子读书虽多而杂,但都在我选定的范围之内,我认为完全的自由读并不是孩子最佳的阅读状态。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成人的干预和引导。如果放任不管,让孩子凭“兴趣”阅读,孩子恐怕会去读那些“有趣”的书。而所谓“有趣”的书,可能是一些品味不高、格调低下的书,甚至是一些“坏书”。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应该引导孩子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阅读,是一种“高大上”的阅读。也许不能立竿见影提高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但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语文素养。当然,这种引导,是一种因势利导,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 旁观者言 功利性阅读盛行 湖南省武冈市泉塘中学 林日新 我曾担任过十多年学校的分报员,对学校的订阅情况比较了解,而订阅可以折射师生的阅读状况。二十年前,学校和班主任每年还提倡中学生订阅报纸杂志,市报和《文萃报》每班一份;《散文》《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和《中国校园文学》比较受欢迎,各有十本左右;《小说选刊》和《当代》等大型文学杂志大约有五本……后来,大家订阅报刊的兴趣越来越小,如今不要说班级或学生订报,就连大部分教师都极少订报了。学校的报纸,除一两个平时有写作爱好或喜欢关心国家大事的老师粗略浏览一下外,一般情况下都在办公桌上叠得整整齐齐,年底或年初被收废品的用车拉走。 学校老师平时为了教学而看教辅书,应付上级的常规检查而抄教案;优秀学生为了升学整天钻在教辅里看、读、写,没时间也没兴趣看“闲书”(文学书被大部分老师和家长视为“闲书”);普通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也会看教辅书;升学无望的学生则连课本和教辅书也不看,每天只是在熬日子或抄袭好学生的作业应付老师的检查,有时实在无聊就找一本言情或武侠小说打发时间,近几年则演变成用手机上网查明星的八卦、上QQ聊天、发短信、刷微博、打游戏…… 人类文化源远流长,中外经典名著浩如烟海,里面蕴藏着无数的精神营养。中学时代正是阅读的“黄金时代”,可如今学校里的阅读情况非常糟糕,老师和学生已成了教辅的奴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老师观点 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引领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高级中学 刘勤 回想三十多年前自己读中学时,课外读物少得可怜,好不容易从同学那里得到一本书,如获至宝,小心翼翼捧回家,那时读书用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赶紧读完还要还给人家。每每回忆起这样的场景,我就非常羡慕如今的孩子们,他们有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可羡慕之余又有点同情他们:因为太多了,他们很难选择;又因为有高考指挥棒悬着,他们无法选择。所以,现在很多中学生要么不读课外书,要么良莠不分,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汲取好的营养。 课外阅读,有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有利于提高文化课成绩。因此,我赞成学生读课外书。但如何在纷繁芜杂的课外读物中挑选适合学生的,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我颇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凡是推荐给学生的读物,一定是我阅读过的,比如《读者》《意林》《格言》《演讲与口才》等,这上面选取的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不太耗费时间,便于阅读。其次,在教室的一隅,开辟读书角,读书角的书籍,有我从家里拿来的,也有同学拿来的,还有同学们卖废品攒钱买来的,利用课余饭后的点滴时间,大家可以随手翻几页。再次,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利用周会课、政治课堂的几分钟时间,大家畅所欲言,激发兴趣。教室的黑板上有同学们轮流写的每日读书一得,可以是摘抄的优美句子,也可以是读书的感悟,营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点子,日积月累,收获是可观的,效果是明显的。 政治课堂上,当我引用大家读过的书上的例子时,他们显得很兴奋,学习情绪非常高涨,教学效果也很显著;由于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尤其是对作文很有帮助,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有几名同学参加“枫叶杯”作文大奖赛还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