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归与前行中摸索,在素养与能力中突破

2015-10-10 09:42:55   来源:湖北省团风中学 张建中   点击: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Ⅰ卷的命题走向与复习备考
 
  全国高考还真应了《三国演义》的预言,纵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016年高考将在教育部进一步推进高考公平,众多省份纷纷投入全国课标Ⅰ卷的命题考试中的大趋势下展开。因此,分析研究全国课标Ⅰ卷就成为参与回归的各省份的研究话题。

  首先,我们看看课标Ⅰ卷有哪些特点:

  1.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人的命题依据。命题以语言文化为学科特色,全面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表达应用能力、文本探究能力。这些能力,又是以课本中涉及的知识与能力为依据,几乎所有考题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得到根基。

  2.秉承传统,小步探索。

  第一,从2013年至2015年课标Ⅰ卷的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题目顺序和试卷难度系数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方面都有很强的传承性,表现出“模式化”和“理解性”的特点。试卷分为六个板块,以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分开,都是18道试题。其中阅读题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基本考点也有传承性,2015年只是在第4题的前几年考查写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变成了文言断句,而文言实词退出了试卷,代之以古文化常识作为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已经3年未考。

  第二,古代诗歌阅读试题,2015年将独立考查对所给诗歌的理解赏析变成了与课内所学诗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比较阅读。这种将同一作者,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比较阅读鉴赏,与安徽多年来的比较鉴赏相近。

  第三,文学作品阅读,全国Ⅰ卷连续3年都选取小说为阅读材料,2013年是外国小说,2014,2015年是中国小说,考点大体相同,都是分析内容,鉴赏形象,分析艺术手法,赏析小说情节,只是探究略有差异,2013年探讨创作意图,2014年个性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2015年探究小说的情节,并以两个试题,共计14分的权重加强对情节的分析与探究。这对于我们在复习时只是浮光掠影地走过场,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第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已经连续3年考查传记,2015年只是将原来的他传改为自传,将命题视野拓展开去,体现了在前进中摸索而生变化的灵活性。

  第五,语言文字运用的命题,连续3年以成语、病句、连贯作为必考点,而成语又以易混的近义成语为命题对象,连贯题由前几年的排序题变成选择题,表现出命题的差异性与新颖特色。

  第六,图文转换提是课标Ⅰ卷的必考题。3年以来,2013年考节水的徽标,2014年考示意图,2015年考关于环保的徽标。

  第七,作文命题侧重于新材料作文。2013年考关于勇气与平常心,2014年考规则、合作、创新,2015年考规则与亲情。而2015年“规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制”的体现。前些年各地的作文命题,很长时间围绕中学生的四会理念打转。未来的作文命题可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

  近3年的全国课标Ⅰ卷的命题特点,鲜明地表现出三大特色:

  1.保持语文学科的大语文特征,以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切入考纲,雾霾、节能、电子商务、保护地球环境、开车接电话等信息,彰显时代特色。于生活常识中引导或影响考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2.保持试题题型与基本考点的大稳定,论述类文本以历史、经济、文化、美学为素材,古代诗歌鉴赏以唐诗宋词为素材,小说阅读关注小说的文体特征,主要考查对内容、形象、情节、艺术手法等考点,实用类文本关注传统,语言文字表达注重成语、病句、连贯、图文转换,作文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这些常考点考多了,就成了2016年的备考重心。

  3.保持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考点变化、题型变化都是小的变化,千变万变,重心不变,考察语文知识素养与能力的总体理念不会变。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2016年高考备考的重心:

  1.语言文字运用20分,重点在成语、病句、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和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语言知识与表达的基本功。成语仍然要关注易混易误成语,病句侧重语法病句,即语序、结构、成分、搭配四个小考点,表意与逻辑只具有可选性,连贯仍是重点,按选择题的形式命题,表达运用中要关注广告语、对联的写作。

  2.阅读考查是全国课标Ⅰ卷的重头戏,小说、散文、一般论述文是重点,实用类文本中的传记、访谈是首选,通讯、报告文学、科普作品是备选项。

  3.古代诗文阅读,唐诗,宋词的课内外比较鉴赏,名句名篇的情景式(理解型)仍是主要命题形式,文言文仍会选用史传,传达的是具有正能量的历史人物。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内容和翻译仍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放在翻译题中考查。

  4.作文命题重点放在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主题之中。试题不会运用既有的材料,要用的是新编的事件或者材料,传达的是时代信息,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要求考生对材料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对于浮躁的社会,作文会提醒考生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哲学思考,诸如发展的观点,联系的思维。一分为二的判断,因果关系等,都可能是作文的思维品质。

  再次,2016年高考语文的备考思路:

  1.重视教材知识梳理与整合。要把梳理的重点加重,一般性的考点要关注,但不要作为重心,重心放在理解与长见识、提素养方面,课堂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要让学生多参与讨论与思考。

  2.抓住命题指向,在重点考试内容上加大密度,早自习时间一定要让学生读书,感悟重点词句的含义,筛选整合内容要点,平时要写点心得笔记。

  3.拓展阅读范围,重点引导引导学生精思细读文本,人物、形象、内容要点、表现手法一直以来是考查重点,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4.文言文训练重在文言实词的理解,不要限于120个字,考试命题往往是依纲选文,依本选点,依文设题。考查的是课内知识迁移,不要把古代文化常识无限放大,诸如天文,地理,历法,宗法中的许多带有迷信色彩、等级观念的东西不会考。

  5.作文素材的接受不必放大范围,告诉学生选材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细(详细、具体)、人细我新的观念。

  6.作文表达要让学生精通一种规范文体的写作,层进式、对比式结构是中等考生的议论文首选,并列式才是差生的首选。

  7.给学生进行规范化答题训练,诸如答题模板,仍然有效,对所有阅读题都应该进行条陈式答题训练。

  8.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一般地说,读懂内容是思维的基础,筛选归纳是思维的主体,联系内容答题是解题的基本技法,分条陈述是答题的规范表达形式。

  9.避免阅读与作文误区。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正能量,黄赌毒泛滥之时,人们往往找不到皈依,2015年关于《马兰花》的小说阅读是一剂清醒的药,女儿拨110劝告开车打电话的父亲,显示了规则在生活中的生机。诸如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话题不会出现在试卷中,像“绽放”这一类弄不清楚作文命题也不会出现在试卷里。
考试,是中国最后一道体现社会公平的底线,所以,高考试卷的严肃性是命题人的底线,偏题、怪题、挖坑、设局,不是语文学科命题人的思路,因此,关注基本功,强化大阅读(阅读文本,阅读文化,阅读社会,阅读生活,阅读核心价值观),注重语言文化的传统与现实,考查能力与素养是2016年语文高考的主旋律。

  (作者:张建中,湖北省团风中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学习软件推荐:超级课程表
下一篇:高三生:期中考试前各科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