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同的高校,招生录取的方式也不相同,集中录取和高校自主招生是不可调和的,集中录取的制度规范,与高校想进行自主招生的冲突加剧,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校的任何自主行为都带有“忽悠”色彩,从本质上是违规的,教育部门如果坐视不管,会搅乱高考秩序。 今年的高考招生,争吵声不断,先是北大和清华在微博上为争夺高分学生而掀骂战,接着爆出复旦不兑现招生“签约确认”录取承诺让考生与心仪学校失之交臂,再后来,清华大学和江西教育考试院因为录取分数线“互掐”。对于这些争吵,公众感到困惑,为何现在会出现这类问题? 在笔者看来,今年这几起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都因大学在集中录取阶段违规宣传、招生而起。对于我国的高考录取,当下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坚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这要求高校必须严格按投档、录取规则行事;要么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改革,给予高校自主招生权,让高校招生走出目前不能自主招生的尴尬。集中录取和高校自主招生是不可调和的,集中录取的制度规范,与高校想进行自主招生,令高考录取冲突加剧,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校的任何自主行为都带有“忽悠”色彩,从本质上是违规的,教育部门如对违规坐视不管,会搅乱高考秩序。 在高校自主招生的情况下,学校可决定自己的录取(申请)分数,但在集中录取制度中,任何学校都不能给学生做出录取承诺,因为,学校无权确定自己的投档线——学校的投档线是由地方教育考试院根据学生的志愿,结合学校的招生计划数投出来的。近年来,北大、清华等名校为了招到高分生源,明知学校无法确定投档线,可却要向考生“承诺”。这种承诺,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全无效的承诺,诸如达到多少分把本校填报为A志愿可保证录取,这种承诺是对学生的双重忽悠,一是如果最终投档线高于承诺线,高校根本无法录取,以前有的高校会动用机动指标解决,但现在教育部对机动指标的使用要求越来越严(机动指标的使用时常伴随招生潜规则),加之如果投档线与承诺线的差距太大,高校就是动用机动指标也无济于事;二是在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中,A、B、C等志愿都是第一志愿,学生达到投档线,在任何志愿位置投档到高校,高校都会按第一志愿进行录取,要求考生必须填报在A志愿,是无视规则的忽悠考生,目的在于抢高分生源。清华这次在江西划出一条比教育考试院低一分的分数线,说白了,就是为解决“承诺”录取学生的问题,但这是违背投档规则的,包括在地方教育考试院公布投档线后,清华追加计划,也属违规,这些计划不能用于专人,而必须在投档前向社会公开,把机会给予每个考生。 另一类是没有任何责任的承诺,但令考生和家长感觉吃了“定心丸”。比如,有的学校承诺:达到本校投档线,保证录取。按照现行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一名学生投档到一所学校,只要服从专业志愿调剂,就会被该校录取,对此,很多考生和家长不清楚,还以为学校做出了多大的承诺。 还有一类是推卸责任式承诺。像清华大学,向685分的江西考生“承诺”,只要已录取他的学校退档,清华就录取他。貌似清华很负责,可这完全是在坑学生。首先,录取该生的学校,按招生录取规定,一旦录取某个学生,不得退档,考生被某个学校录取,也不得要求退档重新投档;其次,如果学校退档,地方教育考试院不得重新投档,如果投档即违规。不少网友支持清华的“说法”,但他们根本不知道,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录取方式。任何一个人的录取变动,都会导致录取格局大变。分析高校的招生行为,不能脱离现有制度。 有意思的是,对于清华和江西教育考试院“互掐”,教育部至今没有说法。按照目前的招生录取规则,清华是违规的。 虽然集中录取制度中学校没有自主权,但出于社会存在的名校情结,名校在招生中是有优待的。这包括,地方教育考试院为名校提供特殊服务,在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一时间给名校高分学生名单,如果没有这个名单,名校到哪里去抢高分学生?这次江西教育考试院对清华的做法很愤怒,甚至有报道称,考试院想到教育部告清华,可教育考试院没有去告,恐怕是他们担心搞坏和名校的关系,影响来年计划。 从2012年禁止高校做出预录取承诺后,这几年没有任何名校将其当回事,原因有二,一是很难处罚北大、清华,二是从招生逻辑上看,高校是应该有招生自主权的,学校想招优秀学生的想法是对的,只是现在的录取制度制约了自主权,让承诺录取、许诺奖学金,都变成违规,这也让处罚左右为难。 笔者认为,与其在目前的高考录取之下纠结,给名校违背规则“忽悠”的特权,让招生乱象不断,还不如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打破集中录取制度,给高校充分的自主权。有人担心离开了分数线约束,高校自主招生会制造不公平和腐败,其实不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清华和教育考试院互掐中,不少网友是支持清华的,这表明大家还是赞成自主招生的。自主招生中,只要能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政府的监管责任,推进高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全可以保障公平公正。尤其是,如果我国能扩大学生选择权,允许一名学生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进行选择确认,就可通过落实学生的选择权,落实对大学招生的监督和对大学办学的评价,让自主招生推进大学科学选才,转变办学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