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北京的高校因为“偏爱北京学生”而饱受诟病,其实,这类现象在全国各省市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笔者整理了2012年部分自主招生高校在本地和全国分配的加分人数,可以看出,在各地高校招生工作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即大部分招生名额都被分配给高校所在地。值得关注的是,在下面列表中,北京却无一所学校上榜。 表1 学校所在地加分人数占比最高的20所学校 自主招生被称为“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旨在通过高校自主命题招生,选拔具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在2014年公布的改革意见中也提到“试点高校考核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确定相应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这些足以说明自主招生的目的是招收适合本校的优秀人才。 然而,高校招生大都偏爱本地区考生,用名额人为地限定招录优秀人才的地域,真的是因为优秀的学生都集中在大学所在的省市吗?在中国高考是一件大事,说到努力程度和学生资质,以地区来划分显然是不合理的,高校的这种做法,很有可能会将一部分优质生源拒之门外,这对高校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十分不平衡,大部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分布在少数几个省市,以北京、上海两地为例,据统计,这两地的211工程院校数量合计40所,占到总数的32%;985院校16所,占到总数的33%;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前十院校中,仅北京上海两地就占了4所。然而这些地区的考生却只占全国考生数很小的一部分,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自主招生加分名额为300人,250个名额都在本地区,那就意味着,远高于本地考生的全国其他地区考生要争夺仅有的50个名额。 当然了,也不排除名额分配与申请人数有关系,大多数考生在申请时会偏向本地高校,而自主招生名额的确定是根据总的报名人数来定的,本地考生申请人数多,也会导致本地区名额的增加。一些地方院校,例如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招生名额受申请人数的影响较大;而诸如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由于在全国具有比较高的名气,申请考生不会局限在学校所在地,这类院校如果将大部分名额分配给本地考生,对于其他地区考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招生名额分配不均是高校招生存在的普遍现象,但也不是所有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例如下表列出的部分学校(在这一列表中,北京院校反而占到了约2/3)。合理分配名额不仅是给全国考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对高校来说,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录取到适合本校的优秀人才的几率。 表2 学校所在地加分人数占比最小的15所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