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是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原因在这里!

2016-08-13 13:45:37   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


  教育界有句谚语:“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行业公认,初二是学生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同学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到初二就落下去了呢?

  一、初二分化实质是深层次思维的缺陷

  小学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的话,取得好成绩并不难。然而,就在好成绩的背后,不少学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如:耍小聪明、学习习惯不好、知识面较窄等。这类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会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抽象思维”为主。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

  策略

  小学时期,由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知识水平都还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维”的培养是不可取的,过于强化“抽象思维”往往又不适宜。但初一初二正当时,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几点:

  改善学习方式: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知识面要尽量宽阔: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而要看其学习中是否独立思考,知识是否灵活运用,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二、意志力和毅力上的原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简单,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甚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惯。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二倍。这时,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

  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弃。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受累,产生应付的心态,造成学习不扎实,分化下来就是必然的了。

  策略

  如何培养孩子刻苦、勤奋的优良品格?

  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会玩才会学习”,只有会学习的孩子才会有真正的、长久的快乐。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上一篇:初三与初一、初二的九大不同点
下一篇:从学霸到学渣,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