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生为何进入初中后变成学困生

2016-10-27 14:30:02   来源:吴国平   点击:

  很多小学数学成绩不错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都会出现波动,甚至少数小学期间的优等生进入初中后,变成数学学困生。特别初二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变化表现得尤为明显。

  那么,造成很多学生进入初中成绩下降,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初中成绩掉队?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一些简单探讨。

  造成初中生成绩掉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数学学习兴趣欠缺

  兴趣很多时候是进步的动力。

  一般情况下,数学学习兴趣欠缺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阶段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不难发现在很多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不是因为喜欢某门科目学习,而是因为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

  数学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困难,这时候学习意志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实现学习目标。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数学学习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
  
  对策:及时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个人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掌握知识不够巩固,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系统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因此,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系统,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就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一般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前面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为后面新的技能技巧形成提供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不够深入,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学习方法,最终造成数学成绩掉队,形成两极分化。

  对策:彻底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运用数学方法

  很多人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这就是不会运用数学方法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我在彻底掌握好基础知识内容基础上,更要学会数学方法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不会运用数学方法,思维能力没有跟上,知识“懂而不会”

  初中之所以会成为很多人是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进入初中后,同时大家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加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对策:学会运用思想方法,做到“懂而会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如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学会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下降趋势往往比小学阶段更严重。因此,遇到学习问题,要对症下药,不可盲目做题来提高数学成绩。



上一篇:关于自觉性的训练
下一篇:如果不提升能力,再明确的方向也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