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家长们还记不记得。 宋代的理学家们倡导“存天理,灭人欲”,为害惨烈,后代斥之为“以理杀人”,鲁迅干脆说那满书本的“仁义道德”都是“吃人”二字。当然,朱熹等夫子并不是杀人犯出身,他们也是好心,然而任何善良的愿望,一旦“入巫”,一旦“越位”,一且走向狂热,就都会变成有害的东西,甚至会“吃人”。不信我们可以想想宗教。宗教几乎都是提倡爱人、行善的,有的竟然主张要爱敌人,可是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又多么残酷,死了多少人? 老师和家长强化孩子的分数意识,“分,分,学生的命根”,自然也是好心,但若这种分数意识“入巫”,“越位”,变成狂热,以致家长老师竟糊里糊涂地将分数误认为是孩子本身的价值时,分数也就有了“吃人”的本领! 一个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有梦游症。一天睡午觉,他竟鬼使神差地从三楼阳台跳了下去,所幸恰好摔在一块松软的土地上,拣了一条命,但腰部受了伤,不能上体育课了。他发狠地对母亲说:“为什么是我从楼上掉下去,而不是一个坏学生从楼上掉下去呢?”母亲问:“你怎么知道你是好学生?”他说:“我成绩好啊!”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好学生才有生存的价值,成绩不好就是“坏学生”,“坏学生”就应该死——这就是他的逻辑。如此冷酷的逻辑是怎样形成的呢?岂不令人深思? 过分强调分数,最终会把孩子变成应试机器,只会背题目,做题目,没有实践能力,这种高分低能的人才,要来干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