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开学以后,高三学生全部进入二轮复习。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有一个感触,那就是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基本知识都已经学了一遍,接下来应该如何组织二轮复习,既能稳步提高,又不会觉得是重走一遍索然无味的老路?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这么多年来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复习方式,这种方式兼顾了个人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学校批量训练考生的硬性要求,那就是至少要安排三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 多数学生在学完高二的课程后,基本已经忘了高一学的什么了,那时候问你个函数的奇偶性或者是三角函数线,一定会懵逼。所以第一轮复习就是要重头给大家讲起,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学生能具备基本的知识框架和知识要点。当然,高三复习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会加入很多新的方法和题型,极大地拓展以前的知识面。 一轮复习要从7月持续到次年1月,甚至开始的时间更早,所以要用半年多时间做一件事情,你说重要不重要?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能跟上节奏,后面是要吃大亏的。 2、二轮复习 寒假前后就逐步进入了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攻克重点、提升能力”。重点内容当然指的是高考中的重要板块。以数学为例,有出现在解答题中的六大板块,还有经常在选填中出现的函数、三视图、不等式等。另外,这个阶段的复习还要努力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而这两个方面都需要考生对考题的解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会熟练应用如数形结合、转化、构造等数学思想和技巧。 二轮复习阶段,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弱点进行特定的专项训练。 二轮复习要持续三个月左右,有的学校时间会短一点,可能两个月左右,然后就会进入到三轮复习。 3、三轮复习 最后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回归基础、查漏补缺”。这句话人人都会说,但是该如何理解呢?很多家长和学生就认为是要看课本,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课本确实有看的价值,但不是每本书、每个章节都需要看课本。有些章节重在理论,就需要多看看,比如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向量、概率统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等,它们的特点是概念、定义、性质比较多,对概念不理解确实可能在高考中遭遇尴尬,所以重新思考体会这些方面还是很有好处的。相反如不等式、数列、程序框图、复数运算、圆锥曲线等章节涉及的概念不多,主要以计算为主,就不需要多看了。 回归基础的另外一个层面指的是:经过二轮复习的重点突破,很多学生可能过多的注意了相对重要的板块,而忽略一些常考但是比重和难度不大的知识,比如解答题中的三角函数、概率统计,选择填空里面的框图、向量、直线和圆,计算过程中的小陷阱(二次函数中二系项系数是不是为零等),导致捡了西瓜丢了芝麻,最后芝麻的加钱还超过西瓜,那就得不偿失。 所以三轮复习绝不仅仅是看课程,它起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要求: ①对基础概念定义的温习回顾; ②对常考题型的全面梳理; ③对考试整体的宏观预测和自我状态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