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歌解析:实景与虚景的区分

2015-04-13 11:02:36   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


  在写景诗歌和散文的赏析中,实景与虚景的区分一直是难点,很多学生在具体分析是时实景和虚景难分。

  实景是作者所看到的、亲目所见之景,而虚景是在实景的基础上,由作者的头脑所想象出来的,想象之景。中国古代的文论家强调虚实相生,即实是虚的基础与依据,虚是实的升华与超脱。失去了任何一方,对方都不会存在。可见,虚景、实景是相对而言的、相辅相成的。

  例如,《春》中有这样一句,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明明是写春花,怎么又写秋实。显然,秋实是从春花的艳丽、繁多而联想到的,照着这样的花势来推断。秋天,一定是果实满枝挂,反过来看,还是在写春花。没有春花,哪来秋实。因此,“春花”是实景,秋实是虚景。也可以说,直接写花色、花艳、花香是正面描写,写想象中的花结出的果实是侧面衬托。

  再如,曹操的《观沧海》这一首文学史上第一首写景的诗。其写景的顺序和虚实都值得研究一番。作者先写整体形象,即海水和山岛,再写局部细节,即树木、百草、洪波,这是对整体的具体化、概括化。如果说,海水荡漾是动态之景,那么山岛耸立就是静态,草木是静态之景,洪波又是动态之景。这也符合写景诗中动静相衬的原理。动也好,静也好,这都是作者的感官所感知到的。特别是亲眼所见的,显然是实景。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不同。作者曹操观沧海不可能一天一夜都伫立海边,观看日月的出没,星星。银河的运行。笔下的日月,星辰,银河似乎是作者所见的艺术概括,实际上是作者从大海的雄伟气势中所想到的另一番景象,两个“若”字便点出这是想象之景。作者想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到了自己要干的一番事业——统一中国,就像大海一样,有吞吐宇宙万物的胸怀,才能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西方有一则名言,比大海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可见,这两句不再是实景,而是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的作者心中的图景——虚景。作者表面上歌颂海的胸怀之大,容纳百川,包宇宙,实际上在抒发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一种前无古人的雄心壮志。作者看到的大海,与作者内心的那大海一样,也是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的。曹操在征战路途中写的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他对宇宙、人生的一种看法和理解,带上了鲜明的个性色彩。


上一篇:高考生物备考知识点汇总
下一篇:中考化学必考的27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