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 › 大学选择中如何考虑地域因素?

最新资讯

大学选择中如何考虑地域因素?

发表于2020-11-14 14:25:35

3.jpg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在志愿填报大学的选择上,地域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现状来看,考生以地域因素来选择大学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选择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二是不愿出省(区、市),选择省份内的城市。其实,利用地域因素选大学,需要参考的依据绝不仅是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或扎堆省份内的城市。本文就如何利用地域因素来选择理想大学这一问题,与大家探讨一二。

  一、填报志愿也需考虑地域因素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大学所在的地域城市,将会在人的一生中留下很深刻的烙印,并陪伴我们一生。大学短短几年,却往往是人一生最难忘怀的几年,这段时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以形成,从学生走向社会,城市的风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所以,选择在哪个城市度过这几年尤为重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不同的城市,差异的不仅仅是看过的风景、住过的宿舍、吃过的美食、徜徉的街角,而是不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社会实践、就业平台,甚至还是不同的风俗人情、礼节习惯。四年之后当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候,大学所在的城市、区域也往往会成为他们的首选。以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毕业生为例,总就业人数中的76.7%在上海就业,17.2%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又如兰州大学,虽然中西部吸引力相对较低,但仍有近38.9%的毕业生留在甘肃及周边省份。从这个意义上讲,填报志愿选择城市就是在选择未来,意义重大。

  二、参考地域选择大学的主要方法

  参考地域选择大学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高考成绩、省内排名决定了志愿填报的上限,特别是省(区、市)内排名代表着在平行志愿下有多少人比自己有优先选择权。考生要按照平行志愿“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填报技巧,充分了解填报意向院校历年录取情况,知己知彼,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己的成绩。

  其次应考虑跨省(区、市)还是留在本地就读。一般而言,留在本地就读的是本科二批次及其以下批次的考生选择较多,这可能与招生院校的计划编制有一定关系。大部分在二本及以下批次招生录取的学校,多为省属或市属学校,在本地招生计划比例较大。基于此,大部分考生认为竞争不会太激烈,比较容易被录取。其实不然。因为大部分考生多有这样的考虑,反而会让这些院校因为报考人数过多,竞争更加激烈。当然,也有一部分考生留在本地就读,他们认为留在本地无论是生活习俗还是社会环境都相对熟悉,方便自己适应大学生活。无论哪种情况,考生都需要根据自己客观情况而定,万勿盲目做决定。跨省(区、市)就读一般是高分考生或对某一地域情有独钟的考生,也可能是对虽地处边远地区但实力雄厚的大学有一种青睐。跨省(区、市)就读一般首选大城市,城市的层级意味着对人才需要的层级,通常大城市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毕业后可能就将自己的前程托付他乡,当然,也有返乡就业的可能。在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前,考生应充分评估自身是否具备精神和物质上的适应能力,以便决定是否跨省(区、市)读大学。

  再次可以考虑城市与高校优势学科的关系。我国有一些高校的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如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工程,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水产,东北石油大学的工程学,昆明理工大学的冶金工程等学科是学校的优势专业,这些专业的发展,得益于其所处的城市有充足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地域资源带动了学科(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展又进一步优化了地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两者相互带动、协同发展。考生可以从学校优势学科与城市特色关系紧密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最后从个人职业规划的角度考虑。职业规划涉及到考生人生之路的选择,在志愿填报选择大学时,考生应结合个人兴趣、所学专业、所选大学、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等多方面因素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比如计划从事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可以选择互联网企业聚集的杭州、深圳等地的大学,计划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可以考虑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学。

  三、参考地域时需注意的因素

  1. 城市的定位与发展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海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等与地域相关的发展策略,对我国各个区域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北京定义为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定义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定位不同,求职平台也大有区别,北京定位政治文化中心,机关部委众多;上海定位经济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外资企业众多。同样是培养财经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方向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2. 城市大学的群体效应

  选择一座城市,眼光不能局限在一所高校,很多城市有数所高校,在教学资源上形成了共享。如在上海有东北片、西南片两大跨校联盟,北京21所高校教学共同体,武汉七校联盟,西安三校联盟等等。这些高校之间开展优势互补,开放跨校辅修,学生在修习本校课程的同时,还可以申请其他高校的辅修专业,如果最终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甚至能获得双学位,这对学生的全面成才和求职有很大帮助。此外在上海还有插班生考试,在上海就读的学生大二可重整旗鼓,再次参加选拔,选择心仪的大学。

  3. 城市的精神和特质

  一个城市的精神和特质往往是独有的,是历史的传承,由这座城市的市民体现,却也不断耳濡目染着其中的每一个人。以上海与成都为例,上海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成都城市精神则是“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前者是金融之都,崇尚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追求卓越,总是想将好变得更好,所以我们总看到忙忙碌碌的上海人;后者是恬静悠然的天府之国,城市文化注重和谐包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坐拥巴山蜀水,人们也相对淡泊闲适了。选择就读城市,是选择人生气质,看似和学校、专业并未直接关联,但实则已跳出志愿填报,而是规划人生了。

  根据地域引导进行志愿填报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不能一味的“按图索骥”,切勿用对城市呆板的印象来做最终的决策。学校的教育水平、学科实力、人才培养方式等都是决定志愿填报的重要因素,请考生全面思考,科学填报。期待学子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圆梦理想大学。


精品推荐

受文科生青睐的十大专业及相关大学

小熊图书 发表于2017-06-18 22:13:32

新闻

身为文科生,你一定是一位感性多于理性的人,或者思想活跃,见解独到;或者能写会画,艺 [查看全文]

资源下载

理科数学 高考完全解读 18版

小熊图书 发表于2017-06-18 22:24:19

新闻

理科数学 高考完全解读 18版 [查看全文]

在线
咨询
电话
咨询
购书
平台
天猫商城
关注
我们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