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全国高考正式落下帷幕,意味着,莘莘学子们顺利完成了一场描绘未来可期的人生大考。在这场大考中,同学们尽情挥洒青春,绽放自我。随即而来,是另一个大难题——估分填报选校。而此时,诈骗分子也开始“涌动”。所以,今天小编提醒大家警惕这5种常见的中高考诈骗手段,一定要认真看看!
不要点开鼓吹“提前查分”的链接
中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的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
骗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2020年高考结束后,安徽省有考生点击链接,按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转账1000元后发现被骗,还泄露个人信息。
提醒: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即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试院,可登录其网站或官方微信等进行查询。
不要相信所谓“内部指标”走后门的门径
中高考招录期间,不法分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声称可以买到“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名额,称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到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这些都是利用家长“花钱买指标”的心理骗取钱财。
提醒: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无法提档!
涉及高考“补助金”的小心有诈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提醒:接到此类电话,考生和家长要第一时间与学校进行核实,特别是涉及转账汇款等情况下更要谨慎操作。
志愿填报指导莫轻信
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提醒:考生应分清不同的教育形式,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就学的类别,以免上当受骗。
收到“录取通知”一定要验真伪
不法分子向考生和家长发布虚假录取信息,诱导其将学杂费、录取费等打入指定银行账户。警方介绍,以录取为名提前收取保证金、占位费等费用的都是诈骗。
提醒: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考生可以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
同时,教育部也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