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2023年高考改革的消息引发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讨论,很多家长认为国家从2020年开始就着力加强双减政策的落实,但是中考和高考的难度并没有降低,今年的高考又要增加难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让考生和家长无所适从。实际上从国家整体考虑,高考难度的增加,反而有利于给家长和考生减负,这和国家一直强化的双减政策是相辅相成的。
01
高考改革趋势
根据2023年高考蓝皮书即《中国高考报告(2023)》,2023年以至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高考命题将发生四个重大变化:
1、数学:考试加入复杂情境,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
2、语文:阅读包含政论、学术、科普等7种文体;
3、英语:融合我国传统文化,词汇量要求更大;
4、物化:着重考察探究意识、深度思维。
简单说就是文科强调平时文学常识的积累和综合人文素养的考查,对考生多种文体的阅读和赏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从最近几年高考语文的题目中,我们仅能深入体会到高考命题导向的变化,死记硬背是拿不到分的,连及格都很难。以2022年全国甲卷为例,第一大项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大项古代诗文阅读中考查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第三大项语言文字运用和第四大项作文实际上考查的还是阅读和表达能力。可以说整套高考题150分,只有6分的默写是死题,其余140多分都是对能力的考查。
理科加强了深度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方法的考查。仅以2022高考化学全国甲卷为例,第26题以菱锌矿制备硫酸锌晶体,将工艺流程和化学原理的计算融为一体,没有很强的实验探究能力看不懂流程,各步的措施目的理解不了,不可能拿到高分。第28题,围绕金属Ti的一系列化学原理问题,没有较强的深度思维能力,平衡图像分析不透彻,计算根本无从下手。第35题,学生平时接触的基本都是第一电离能,题目中考查第三电离能的变化;从化学键角度解释聚四氟乙烯稳定性高于聚乙烯,这都是对学生举一反三综合能力的考查。
通过高考蓝皮书,我们不难看出学科综合能力甚至跨学科学习能力的考查还会继续深入,对于整体思维能力强的孩子绝对是利好。
02
负担重在何处
现在为什么很多家长和学生觉得负担过重,主要在于课外辅导班的经济和学习压力,家长要花很多钱,学生要在课堂之外重学一套东西,重新理解一套新的思维方法,肯定感觉负担很重。
单纯课内的六科作业并不构成多大的负担,我们平时布置作业都会注重各学科的协调,不会用作业把学生压死,我们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天完成课内的作业,这其中还包括复习和预习的内容,平时在3-4个小时,周末在8小时以内。我们每天5点半放学,周末双休不加课,对于高中学生这个作业量真的不算大了。
周末本来是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放松的时间,老师课内讲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落实,课内的作业还没有完成,每个周末一天甚至一天半的时间要在各科辅导班中度过,学习效果不会好,家长的经济投入也没有很好的产出。
03
难度提升有利于减负
改革以后文科就是大阅读和作文,考的就是综合能力,这部分要求的是平时的积累,没有速成的可能。辅导机构没有短期提升的切入点,学生看不到所谓提分的捷径,他自然也就不会去花钱补习。
理科学习如果没有融会贯通,真正掌握要点,只靠填鸭式刷题只能加重学生负担,即使考到高分没有真才实学!改革后加强探究能力和深度思维的考查,提高难度就让以前搞刷题的没有了用武之地!仅以化学为例,工艺流程路线有成千上万条,有机合成路线有上百万条,平衡图像更是可以从多角度命题,你不深入理解刷题是刷不完的,高考题更不可能押中。辅导班的所谓高级解题技巧,快速提分宝典也就自然失灵了,那些考前的高考押题密卷更是收割智商税的存在。当这一切的辅助因素都失灵了,实际上是给学生减轻负担!同一起跑线更利于有天赋的孩子!
高考本身就应该是综合能力的考查,国家和高校需要的是更有天赋的孩子,而不是靠钱堆积起来的高分学生。靠死记硬背刷题不利于选拔人才,慢慢大家觉得补课意义不大,花钱盲目辅导的温度自然也就降下来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自然也就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