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附件《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要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公平公正、规范有序。
2019年高考时间也正式公布了!除此之外,在今年高考及招生工作出现的几大亮点变化也藏在了通知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教育部官网内容截图)
在往年教育部的类似通知中,并没有关于高考命题方向的相关规定,今年首次在文件中明确,一定会在2019高考中有所体现!
高考题目减少死记硬背题型,对那些常靠死记硬背“赚”分的考生必定会带来不小的影响!不少考生表示,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考察是自己最能拿分的地方了,谁知道今年要减少这类题目,简直要爆哭,你是这样的吗?
现在的高考试题早已一步步脱离模式化,更加侧重学科素养的考查,一味背书注定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成绩,那些靠传统死记硬背考高分的同学“吃枣药丸”。
不过无论如何,该背的知识点还是要背,基础掌握了才能串起知识体系,联想其他考点。但是想要记得牢,想要真正地掌握知识点,还是要先理解才能背得下来,机械的记忆并不是长久之计哦!
那么2019高考要考什么、怎么考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副主任于涵都曾撰文讲过。
副主任于涵在《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文阐述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不过小编还是非常了解大家的,太多书面上的理论同学们是没时间细细研究的。
所以贴心如小编早已经为大家挑好重点了,文章中提到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四个词语就是在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具体我们一起通过往年例子来感受一下!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
基础性
高考试题的基础性主要指向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加强学科主干考查,也即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是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教学、避免超纲超量学习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试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意在引导中学的“教”与“学”打牢知识基础,关注灵活运用,摆脱反复刷题、机械训练的沉重负担。
比如函数是高考数学的考查重点,对函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函数数学方法的掌握,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因此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全面覆盖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幂指对函数、函数的模型及其应用、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等各项内容。
物理注重对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同时,今年高考物理加大源于教材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比例,引导教学回归教材中的基础内容,夯实学习基础。
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12题,以表格形式考查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基础知识,厘清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表格信息量大且简洁清晰,便于学生比较;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12题,用需求曲线的移动考查甲、乙、丙三种相关商品的替代互补关系,将基础知识图形化,考查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
历史试题无论主观题问题设计还是选择题选项设置无不以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必备主干知识。
综合性
高考语文可能出现注重综合性的考查。以往同一试卷中几个板块彼此分散隔离,甚至同一个试题中几个小题也缺少联系,以后不妨改为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语境中去解决词语、名句填写、文学常识、内容理解辨析等问题。
2018年高考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和赋分和往常差不多,但它出现新变化——随文设点。随文设点,考语境中的对错,训练语感。不是单句考成语、病句,而是随文设点,要求从文章自然段中来看成语、病句是否存在,逻辑有没有问题,这个难度增加了。小编觉得这实际上也给一线教学提出新的思路:注重情景化。考的是语境中的对错,是需要语感来判断的。
默写也在一个语境中出现。增加对语感或者语用是否“得体”的考查。如“的,得,地”等之类的考核。任务指令,规定写作的范围与针对性,多维度比较中说理。
比如数学中函数涉及的内容多,高考由于试卷容量的限制,不可能设计很多的试题,所以通常是通过综合设计试题,将函数的多个内容衔接和联系起来考查,如将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相结合考查,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作为函数模型考查函数性质,将导数和切线结合,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地理学科独特视角。
应用性和创新性
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探究等问题情境,考查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科视域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学以致用,是高考试题的命题导向。
语文: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考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一是将具体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置于特定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启事与书信的命题设计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这种自然语境的设计,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融会贯通。
二是体现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凸显语文特点。文学类文本,引导考生针对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论述类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论证结构和手法的基础上,洞悉立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判断。实用类文本,需要准确解读材料,筛选整合信息,还要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社会价值和影响”。
三是试题面对当代生活,体现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是创新内容与题型,激发学习兴趣,防止刷题、宿构。
五是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题中,将数据准备阶段的步骤减少,给考生呈现比较规范的数据格式或数据的回归模型;采取“重心后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点后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找规律,减少繁杂的运算,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8年高考数学卷还体现出鲜明的创新导向,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的张力,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文综:全国II卷第14题通过构建某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连续上涨的场景,要求考生思考应对措施,考查考生从政策层面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历史科在考查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启示性、开放性,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综:全国II卷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备考方向
在二轮复习和冲刺备考阶段,考生还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备考方向——
一、着力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不同学科的育人资源。
高考试题要增加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考查学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价值准则的理解。
要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事迹,考查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和文科综合等科目更具优势。
语文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政治可通过考查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典型事迹,使试题的主题和材料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地理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汇在政治、哲学、经济、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在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都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
如语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等科目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考查。
四、考试内容的选取注重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的体现。
创新能力考查在理科试题中要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可以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前沿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比如核能的利用及存在的风险、电池技术的改进和瓶颈、转基因的利与弊、化学与食品安全等,通过设计考查创新能力的试题,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科学进步如何造福人类。
文科试题也要考查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
五、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在2018年高考各科试卷中,学科核心素材的价值已经凸显。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
语文: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之下有语文应用的能力。这几年的作文题目都非常鲜明的围绕这个标准设计。
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小编告诉大家,《考试说明》中提出要突出数学试题的能力立意,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其中,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
文综:全国III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
理综: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声明:本文来源综合自教育部官网、高考直通车、高中学习资料精选(ID:gzxuexiziliao),由公众号《零点高三》排版编辑。本次转载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