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础教育热点、焦点问题频出,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积极参与讨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普及基础教育基本知识和提供给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在讨论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给广大读者带来困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讨论的话题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讨论者自说自话。本文尝试简单厘清以下几个常见概念。
1. 应试与应试教育
讨论文章中,经常看到这么一种观点:学生学习怎么能不考试?只要考试,就必须实施应试教育,否则,学生怎么能把试考好?这里,有关人士混淆了“应试”与“应试教育”。
什么是应试教育?《现代汉语词典》:以单纯培养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教育。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将“应试教育”解释为“以考试得分为手段, 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1989年出版的《教育管理辞典》将“应试教育”定义为“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际存在的一种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围绕‘应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
什么是“应试”?《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如下:应考,专为应对考试的,是以应付各类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行为。
区别:应试教育其实施主体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是一种教育模式,或者说一种教育体制。应试是实施主体主要是学生本人或任课教师,仅仅一种学科教与学的方法。从影响范畴上看,应试教育范围更广,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个方面,如:地方政府教育政策、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评估考核、学校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制度等。应试仅仅是在学生与教师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进行,如:选择何种教法、学法更能得到考试高分等。
联系:应试,属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范畴,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下,应试都是存在的。应试只是应试教育制度的一小部分内容,不能与应试教育等同。
2. 应试与素质教育
讨论文章中,有观点说:素质教育就是带领学生学唱歌、学跳舞、学乐器、学画画,那样,孩子将来怎么能考上大学,怎么能有好的工作与未来?这里,有关人士错误理解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也是要应试的,因为智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试,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试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素质。
一些人在讨论文章中,故意把素质教育说成是不考试的教育,引导民众对素质教育的反感。导致普通老百姓的头脑里,只要提素质教育,那认为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骗人的教育。
3. 高考制度与高考工厂
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高考工厂”实施残酷的应试教育模式,多年来饱受批评和质疑,主要体现为学校办学商业化,地方政府以特别的政策支持这种商业化办学模式,为学校跨区掐尖招生提供政策支持,完全破坏了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教育生态,学校以片面追求高升学率为目标,学生学习完全以考试为目的。
一些批评者在批判衡水中学办学模式的时候,经常把话题转移到高考制度上,在高考制度与衡水中学之间划上了等号。其实是错误的。
高考制度作为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符合国情且促进了社会发展,虽然有一些弊端,但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吸纳建设性的意见不断完善。全国各地高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让本地区有更多的学生通过高考走进大学学习,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问题,是各地区学校的事情,其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高考制度本身没有必然联系。
全国各地那么多高中,为什么其他地区学校能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把学生们送进大学学习,却只有衡水中学等极少数学校用“高考工厂”的方式去加工“考生”?这显然是这些学校和所在地区政府的问题,与高考制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讨论衡水中学为代表的“高考工厂”现象,其核心问题是衡水中学的管理模式是否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衡水地区高中教育的错误导向归罪于高考制度。
小结: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几个概念的混淆,有两个原因,其一,教育作为民生话题,几乎所有的民众都有话语权,都能就教育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由于知识素养的限制,许多人对于以上概念本来就不懂,或者很不清楚,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认识。其二,有一些社会机构或者人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歪曲概念,为民众洗脑,达到推销其教育产品或者开展错误思想营销的目的。(作者:苗蔚林)